先秦时期,苏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和河北,战国时其中一支南迁湖北、湖南,一支西奔陕西。秦汉时期,苏姓已经向东播迁到山东,西部陕西的苏姓已发展成为望族。晋朝时在东南的江苏、浙江、安徽等地和南部的广东已有苏姓的足迹。唐朝时,苏姓移民四川,两次中原南下移民福建时,移民中的苏姓在福建得到了稳定的发展。北宋时,苏姓进一步大批西进川滇,南下两广,并进入越南、老挝、泰国。明清两朝,苏姓多次移民台湾,如今苏姓已成为台湾的大姓。
宋朝时期,苏姓大约有46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59%,排在第三十三位。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,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3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福建,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%;其次分布于陕西、河南、山东等地。全国初步形成了西四川、东南福建、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。
明朝时期,苏姓大约有37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4%,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。宋元明600余年中,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%,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,比宋朝净减9万。广西为苏姓第一大省,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、福建、山东、广东,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%;其次分布于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北、江苏、山西,集中了苏姓总人口的35%。南方苏姓在这600余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,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。宋元明600余年,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,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,由西向南方迁移。全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区。